无障碍版 登录

2019年唐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年鉴

发布于:2020-06-30 11:36:05


2019年,我市被国家评为2018年工业稳增长和转型升级成效明显市,获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彰,在全省尚属首次。迁安钢铁及深加工、丰润动车城被评为国家级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迁安、遵化、乐亭、迁西获评全省工业转型升级试点示范市。 

全市工业领域主要经济指标再居全省前列

2019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个百分点,超省达目标3.7个百分点,居全省第一位。在统的36个行业大类中有29个同比实现正增长,增长面80.6%。全市新增规上工业企业337家,新建投达产127家,均居全省第一位。全市工业和技改投资分别增长11.7%、17%,分别超全省平均水平9.7个和9.8个百分点,增速均居全省第二位。全市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4769.8亿元,同比增长8.1%,占GDP比重为69.2%。我市连续三年被省评为“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市”,滦州、迁安、遵化、乐亭被评为“民营经济发展先进县”。

以“调旧育新”为统领,“传统+新兴+县域特色”产业体系加快构建

一是持续推进传统产业提质增效。狠抓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由旧转新步伐不断加快,钢铁、装备制造、现代化工、新型建材及装配式住宅等四大支柱产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7.8%。其中,钢铁行业贡献率为42.7%、装备制造业10.8%、现代化工行业2.2%、新型建材及装配式住宅2.1%。鼓励支持传统产业转投战新产业,津西、鑫达等钢铁企业转投集成电路、装配式建筑、智能制造等新兴产业,燕山钢铁投资15亿元的锂电池新材料项目开工建设。二是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智能轨道交通、机器人、电子及智能仪器仪表、动力电池、节能环保等新兴产业实现提速扩量,增速达到48.1%,拉动工业增长2.7个百分点。牵头参展中国国际数博会,我市成功举办中国?唐山国际应急管理大会,唐山现代应急装备产业基地列入国家第三批示范基地。三是强力振兴县域特色产业。认真落实省 “五个一推进机制”,县域特色产业成为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鲜活“生力军”。玉田节水管材等一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加速形成,滦南钢锹等4个产业集群列入省重点支持名单,乐亭建筑支护装备产业集群成为全省“无中生有”的标杆。

以“四个一百”项目为载体,传统产业迭代升级再加速

大力实施100项技术改造、100项新产品开发、100项钢铁深加工和100项两化融合等“四个一百”项目,全年共完工210项,累计完成投资938.65亿元,对工业投资贡献率达到68%,全市钢铁行业高附加值产品占比达到30%,钢材深加工占比达到29%,分别较2018年提高5个和0.6个百分点。纵横钢铁项目一步、首钢京唐二期一步项目通过省级验收并正式投产,河钢乐亭基地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华通线缆成为全省唯一一家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陆凯科技等4家企业获评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近百家企业成功争列省级以上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试点示范,全市上云企业达到310家,打造省级数字化车间38个,培育工业企业研发机构580家。2019年,147个项目入围省千项重点技术改造项目,16个项目获得5101万元省级以上技改专项资金。我市先后入围国家小微企业创业创新基地城市示范、国家消费品工业“三品”示范城市、国家产融合作试点城市,连续四次入围“中国城市信息化50强”,三次荣获“中国智慧城市推进工作十佳城市”。

以加减并举为路径,工业领域绿色转型持续推进

坚决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去产能决策部署,共压减焦炭产能62.7万吨、水泥产能260万吨、平板玻璃300万重量箱,超额完成省下达年度目标任务。加快产业布局调整,强力推动钢铁企业退城搬迁,华西、天柱等搬迁项目产能置换方案完成公告;陶瓷创新示范园区配套设施基本完工,16个项目、33家陶瓷企业正在搬迁入园。实施绿色制造示范工程,远大洪雨等14家企业被评为国家级绿色工厂,占全省的20%。加快发展工业设计等绿色型生产性服务业,成功举办2019中国(唐山)工业设计展以及机器人等五大工业设计赛事,中车唐山公司、惠达卫浴入围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占全省(6个)的33.3%,中车唐山公司工业化平台动车组荣获中国优秀工业设计金奖。全市省级工业设计中心达到6个,完成工业设计成果转化产值31亿元,工业设计赋值效能正在加快集聚。2019年全市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同比下降6.05%,工业领域绿色转型实现稳步推进。

以“政企同行”为主题,企业活力再获精准服务“加持”

一是开展素质提升专项行动。在日本、德国设立唐山企业家海外培训基地,158名企业家分七批赴德国、日本专题学习;243名企业家参加工信部企业领军人才培训等国内系列高级研修班;创建“唐山企业大学”,在线吸纳企业家300余人,并成功组织三次线下互动,成为企业展示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二是开展政策落实专项行动。修订完善新“工业40条”、印发配套实施细则、组织14场“专家行”系列宣贯活动,引导优质生产要素向新型工业化聚集,在2018年兑现市级奖励资金2.37亿元基础上,2019年我市共兑现资金1.85亿元,惠及700余家企业、项目和个人。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到166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5家,入选数量与重庆、青岛和宁波等城市旗鼓相当,占全省的55.6%,居全省首位。三是开展“双创双服”专项行动。组织市县领导包联,发挥政企服务平台作用,坚持线上线下相结合,开展问题集中大协调,累计帮助企业解决问题702个。组建市级“企业诊所”26家,省级“工业诊所”3家,解决企业转型升级难点问题12项。清理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账款18.68亿元,清偿进度达到97%,总额和进度均位列全省第二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