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冬代表:
非常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注与支持。您提出的《关于“积极构建多元发展的产业新体系 推进新旧动能加快转换”的建议》我局已收悉,根据我局职能,现答复如下:
一、健全完善政策支撑体系
8月3日,市委印发《关于大力推进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唐发[2020]12号),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牢牢把握“两新一重”建设等机遇,充分发挥港口、区位、资源、产业“四大优势”,加快做优精品钢铁、现代商贸物流、高端装备制造、海洋等支柱产业,做强现代化工、新型绿色建材、新能源与新材料、文体旅游会展等优势产业,做大现代应急装备、节能环保、生命健康、数字等新兴产业,做专县域特色产业,着力构建战略布局合理、产业链条完整、创新迭代活跃的现代产业体系。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十届十次全会“坚定不移推进转型发展,以调旧育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求,按照33458工作思路,制定了《唐山市转型发展工作方案》,组织修订了《推进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40条支持政策》,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速提质发展的若干措施》,进一步助推动能转换和转型升级、实现高质量发展,为我市经济增长培育新引擎。
二、不断提升创新发展能力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实施梯次培育、差异扶持,截至2019年底,我市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987家, 科技型中小企业7872家,今年1-10月,新增通过认定高新技术企业173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787家。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5家,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65家,省级以上制造业单项冠军20家,均居全省首位。建立德国、日本海外企业家培训基地,累计组织11批次205名企业家赴海外学习培训,助推企业启智创新、激发潜能。截至9月底,我市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拥有率达到37.6%,国家、省级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分别达到5家、37家。征集与燕山大学、西安工业大学等大学的合作技术需求38项,技术合同交易额累计达75.6亿元,同比增长11%。培育科技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82家,建设各类科技研发平台276个,为我市企业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平台支撑。
三、深入开展“四个一百”系列活动
按照市委、市政府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四个一百”进唐山工作部署,凝聚思想共识,持续精准发力,加快创新要素向唐山聚集。截至目前,聚焦12个重点产业,累计走访企业900余家,对接项目413个;8月28日、9月24日,先后在北京、深圳两地举办专项招商对接会;9月25日,举行“四个一百进唐山”暨第三季度重点项目签约活动,165个重点项目集中签约,总投资1138.4亿元,其中央企京企和优质民企项目86个、占总数的52.1%。成功举办“海内外专家唐山行—制造业交流对接会”、“京津冀专家唐山行”等活动,引进科研机构47家,与70余所市外高校签署了合作协议,促成企事业用人单位与3470人达成引才意向。
四、下步工作措施
深入落实市委全会要求,加快我市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一是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撑体系。认真落实《关于大力推进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完善重点产业发展规划、工作方案、政策和统计体系。进一步完善《推进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40条支持政策(2020年修订)》和《关于进一步加快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速提质发展的若干措施》,为转型发展提供政策支撑。
二是进一步提升企业创新能力。鼓励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支持重点企事业单位创建提升一批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重点加快北京交通大学唐山研究院和北京理工大学唐山研究院国家级、省部级实验室等46个产学研平台建设。抓实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坚持“京津孵化、唐山产业化”,吸引京津更多的科技成果在唐山孵化转化。
三是进一步扩大“四个一百进唐山”成效。扩大“百家院所(校)进唐山”成效,在完成数量任务基础上,重点抓好跟踪督导、跟进服务,确保项目启动、要素到位、成果落地。扩大“百家优质民营企业进唐山”成效,抓好签约项目落地,新项目引进和政银企深度对接,把进唐山成果体现在项目落地、资金到位、合作成功上。扩大“百名高端人才进唐山”成效,办好京津专家唐山行、留学人员技术推广转让交流会,持续加大市政府特约院士、特聘专家对接力度,推进更多合作项目在唐落地落实,达成项目合作200项以上。四是扩大“百家央企京企进唐山”成效,重点加强国资系统与北京金隅的战略合作,同时,组织各部门、企业开展常态化对接央企京企活动。
主办单位:唐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联系电话:0315-2823762
ICP备案:13009492号-1 网站标识码:13020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