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敬的项贤国委员:
您《关于新发展格局下促进唐山市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注。现答复如下:
一、我市高度重视中小企业发展工作。近年来,市委、市政府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提出“33458”工作思路,把推动中小微企业发展作为全市创新发展、绿色发展、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先后出台了《关于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实施意见》、《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支持民营企业改革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支持政策,特别是2020年疫情初期,在全省最早、全国较早出台了《关于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支持中小企业共渡难关的若干措施》,营造了支持中小微企业发展的浓厚氛围;多次召开企业家座谈会,向企业家问计、问需、问效;各级领导带头开展“三包四帮六保五到位”“帮企业办实事”等活动,帮助企业排忧解难办实事。中小微企业已成为我市创业就业的主要领域、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在稳定增长、促进创新、增加就业、改善民生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11月底,我市中小微企业达到16.27万户(其中新增2.51万户)同比增长9.48%;
二、制定出台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政策。2018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加快建设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的意见》和含金量十足的《推进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40条支持政策》,制定《唐山市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专精特新”称号的企业奖励实施细则》专门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对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称号企业给予100万元奖励,对获得省级“专精特新”称号的中小微企业给予20万元奖励。2019年支持奖励资金达2240万元,2020-2021年支持奖励资金6000余万元。2021年10月18日以市政府办公室名义印发《唐山市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唐政办字〔2021〕106号)。从加大企业培育、金融支持、提升专业化能力、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强化组织保障等五个方面提出20条具体措施,引导更多中小企业“专精特新”方向发展。2021年新增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89家(占全省15%,居全省第一位)、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8家(占全省18.81% ,居全省第一位);截至目前,38家,均居全省第二位。截至目前,我市共有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39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8家,均居全省前列。
三、下步工作举措
下一步,持续引导中小微企业不断增强持续发展的内生动力,鼓励企业以科技创新增后劲、以技术改造促转型、以对标先进提质量,实现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
(一)进一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水平。充分发挥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专项资金、中小发展专项资金作用,重点支持中小企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培育壮大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和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激发创业创新活力,为企业提供信息、技术等多方面服务,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年内省级中小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总量保持15家左右,省级中小企业公共服务示范平台总量保持10家左右,同时积极培育更多国家级示范基地和示范平台。组织开展中小企业“百场万家”公益服务活动8场以上,服务企业1000家以上。
(二)提升“专精特新”企业培育效果。进一步健全“遴选入库、推选省级、推介示范、选拔小巨人”梯度培育体系,以年营业收入1000万元以上创新型工业企业为重点培育对象,分层打造“专精特新”企业群体,分类促进企业发展提升,引导中小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加快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向省级示范企业、国家“小巨人”企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发展。2022年力争培育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5家以上、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以上。
(三)持续提升企业家素质。紧紧抓住企业家这个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大力开展企业家素质提升工程,激发中小企业攀高越强的内生动力。2022年企业家培训工作以企业家精神为核心,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和现代产业体系建设,组织企业家(包括企业董事长、总经理、职业经理人和创二代青年企业家等)参加知名商学院高端研修、国外培训、国内进名校(名企)短期培训,不断提高企业高管人员战略决策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努力培养一支具有国际视野、战略思维和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队伍,为促进民营及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智力支撑。年内市县两级培训企业家2000人次(市本级200人次)。
总之,我们将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和省第十次党代会、市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紧紧围绕落实市委“33458”工作思路,健全政策体系,完善工作措施,持续推进中小企业培育工作,为唐山高质量发展积极贡献力量。
唐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1年12月7日
主办单位:唐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联系电话:0315-2823762
ICP备案:13009492号-1 网站标识码:13020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