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对政协唐山市第十三届委员会 第二次会议第132023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2-06-10 18:22     来源:唐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字体: 】     打印

 

是否同意公开:是

办理结果:A

提案字〔2022〕3号

 

对政协唐山市第十三届委员会

第二次会议第132023号提案的答复

 

民建唐山市委:

贵单位《关于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 推动唐山制造业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我局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唐山现有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41家,占全省(2989家)的14.75%;省骨干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项目17家,获省财政奖补资金1700万元;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8家,占全省(202家)的18.81%;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23家企业,占全省(78家)29.49%,数量全省第一,在全国排名第十九,已获国家奖补资金3300万元,今年预计再获得资金1400万元左右。唐山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相关情况多次被《经济日报》等央媒宣传报道。

二、主要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工作,坚持大事大抓,分析形势、明确任务、加强督办,建立起统筹协调、密切配合、上下联动的长效机制。一是分行业、分类别完善培育入库机制。在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遴选一批专注于细分市场、创新能力强、市场占有率高、掌握关键核心技术的排头兵企业入库培育,累计入库710多家,2022年新增119家,目前入库企业培育率62%。二是建立了梯度培育工作体系。坚持发掘、遴选、培育一批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创新型特征明显,创新能力强、经济效益好的专精特新企业,靶向配置资本、技术、人才、空间等资源要素,分类促进优质企业做精做大做强,形成“创新型中小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企业递增、示范企业引领、小巨人企业提升”的格局,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加快向国家“小巨人”企业递进成长。三是坚持联动培育机制。坚持“企业+政府+服务机构+市场”联动发力,政府以政策导向扶持,组织服务机构培训提升,企业遵循市场需求,响应政策,自主研发创新发展壮大。自去年11月以来,市工信局组织省、市行业资深专家对入库企业通过线上线下集中授课、线下走访辅导、微信群交流答疑等形式,开展精准对接服务活动19场,服务企业1100余人次。

(二)强化政策支持,优化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含金量十足的《推进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40条支持政策》《唐山市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专精特新”称号的企业奖励实施细则》《唐山市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从营造法制环境、加大梯度培育、强化融资支持、浓厚社会氛围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对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省级“专精特新”称号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00万元、20万元的奖励,2019年-2021年支持“专精特新”奖励项目305个、奖励资金达8740万元,充分调动起企业申报“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培育认定的积极性。

(三)强化科技支撑,创新对接平台。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契机,搭建多个平台推动企业沿着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开拓进取。一是搭建展示交流平台。组织入库企业积极参加数博会、广交会、廊洽会、工博会、中国国际应急产业大会等展览展会,引导企业学习先进理念,对接创新成果。二是搭建科技转化平台。2021年,制造业设立研发机构累计954个,其中规上制造业研发机构累计793个,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拥有率达到46.8%。全市累计培育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84家、小微“双创”示范基地31家、企业技术中心216家、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目前,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导产品国内行业排名前三的企业100余家,拥有专利技术8200余项、自主品牌1200多个。三是搭建诊断服务平台。依托7个省级“工业诊所”、54个市级“企业诊所”帮助企业把脉问诊,撬动中科院科技资源,累计解决企业创新难题300余个。组织优秀服务机构筛选省级以上权威专家,组成精准培育专家团,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面对面”服务活动,2021年以来培育辅导30余场,走访重点企业150多家,推动中小企业实现创新能力和管理素质双提升。四是搭建培训提升平台。编制《唐山市企业家十年培训规划纲要(2018—2027年)》,将“专精特新”企业家全部纳入培训范围,市本级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企业家在知名高校和海外培训课程,2018年以来累计培训企业家900余人次。建立企业家德国、日本海外培训基地,已组织企业家出国培训11批235人,其中“专精特新”企业主题培训两批72人。组织“专精特新”企业参加长江商学院、清华大学、工信部领军人才等国内知名院校高端培训,累计培训270人。自2018年以来组织企业家参加国内进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名校(名企)短期集训436人,到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培训考察,帮助参训人员开拓眼界、创新思维,提升全市企业经营管理者创新能力,促进企业间沟通合作。

(四)强化要素保障,靶向服务促进。一是强化动态监测。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数据库,动态监测企业运行状态,定向精准推送相关政策,提前做好预警工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吸引国内高端服务资源,针对全市中小企业发展的人才、资金、技术、管理、创新等痛点、难点问题,开展个性化专业化辅导,提升企业综合能力。二是强化融资服务。针对融资难等问题,引入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为全市量身定制微业贷产品,有效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题,目前全市企业授信2300户,授信金额24亿元,累计为1900余家中小微企业放款23亿元。发挥唐山市企业综合金融服务平台作用,链接更多金融机构,整合打通公共涉企数据与机构内部金融数据,实现共享共用。截至目前注册企业15300家,入驻金融机构63家,成功为企业融资769.21亿元。三是强化上市培育。实施企业上市培育工程,遴选一批上市挂牌后备企业进行重点培育,为企业提供全流程、全方位的上市培育服务。截至目前,全市已有31家企业在不同资本市场上市挂牌,其中主板上市企业5家(沪市:三孚硅业,深市:汇中仪表、国芯晶源、冀东装备,北交所:润农节水),新三板挂牌20家,石交所挂牌6家。

三、下步计划

下步,我们将按贵单位提出的“在企业内生动力上再加把力,让专特精新企业遍地开花”的要求,坚持专注专业、精耕细作,把精准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加快转型发展、促进动能转换、建设工业强市的重要抓手,坚持多措并举,持续攻坚发力,不断加强政策解读、精准服务、动态管理、宣传推介等培育措施,分层打造“专精特新”企业群体,分类促进企业发展提升,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推动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唐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2年6月9日

 

 

 

 


 
  • 主办单位:唐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联系电话:0315-2823762

  • ICP备案:13009492号-1  网站标识码:1302000024  

  • 冀公网安备:13020302001310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