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同意公开:是
办理结果:A
提案字〔2022〕5号
对政协唐山市第十三届委员会
第二次会议第132039号提案的答复
尊敬的李德宝委员:
您《关于加快科技创新步伐,大力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我局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我市现有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441家,占全省(2989家)的14.75%,拥有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38家,占全省(202家)的18.81%,均居全省前列;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23家企业,占全省(78家)29.49%,数量全省第一,在全国排名第十九。唐山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相关情况多次被《经济日报》等央媒宣传报道。
二、强化政策支持。市委、市政府制定出台含金量十足的《推进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40条支持政策》《唐山市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省级“专精特新”称号的企业奖励实施细则》《唐山市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等文件,从营造法制环境、加大梯度培育、强化融资支持、浓厚社会氛围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对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省级“专精特新”称号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00万元、20万元的奖励,2019年-2021年支持“专精特新”奖励项目305个、奖励资金达8740万元,充分调动起企业申报“专精特新”等中小企业培育认定的积极性。同时积极争取国家、省资金支持,申报省骨干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项目17家,获省财政奖补资金1700万元;申报国家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23家企业,已获国家奖补资金3300万元,今年预计再获得资金1400万元左右。
三、强化科技创新。以“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契机,搭建多个平台推动企业沿着创新发展、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开拓进取。一是搭建展示交流平台。组织入库企业积极参加数博会、广交会、廊洽会、工博会、中国国际应急产业大会等展览展会,引导企业学习先进理念,对接创新成果。二是搭建科技转化平台。2021年,制造业设立研发机构累计954个,其中规上制造业研发机构累计793个,规上制造业企业研发机构拥有率达到46.8%。全市累计培育企业孵化器、众创空间84家、小微“双创”示范基地31家、企业技术中心216家、帮助企业提升创新能力。目前,全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主导产品国内行业排名前三的企业100余家,拥有专利技术8200余项、自主品牌1200多个。三是搭建诊断服务平台。依托7个省级“工业诊所”、54个市级“企业诊所”帮助企业把脉问诊,撬动中科院科技资源,累计解决企业创新难题300余个。组织优秀服务机构筛选省级以上权威专家,组成精准培育专家团,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面对面”服务活动,2021年以来培育辅导30余场,走访重点企业150多家,推动中小企业实现创新能力和管理素质双提升。
四、强化企业家素质提升。编制《唐山市企业家十年培训规划纲要(2018—2027年)》,将“专精特新”企业家全部纳入培训范围,市本级每年安排1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企业家在知名高校和海外培训课程,2018年以来累计培训企业家900余人次。建立企业家德国、日本海外培训基地,已组织企业家出国培训11批235人,其中“专精特新”企业主题培训两批72人。组织“专精特新”企业参加长江商学院、清华大学、工信部领军人才等国内知名院校高端培训,累计培训270人。自2018年以来组织企业家参加国内进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名校(名企)短期集训436人,到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培训考察,帮助参训人员开拓眼界、创新思维,提升全市企业经营管理者创新能力,促进企业间沟通合作。
五、强化动态监测。根据企业实际情况建立数据库,动态监测企业运行状态,定向精准推送相关政策,提前做好预警工作;通过购买服务的方式,吸引国内高端服务资源,针对全市中小企业发展的人才、资金、技术、管理、创新等痛点、难点问题,开展个性化专业化辅导,提升企业综合能力。
下步,我们将坚持专注专业、精耕细作,把精准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加快转型发展、促进动能转换、建设工业强市的重要抓手,坚持多措并举,持续攻坚发力,不断加强政策解读、精准服务、动态管理、宣传推介等培育措施,分层打造“专精特新”企业群体,分类促进企业发展提升,引导企业向“专精特新”方向发展,推动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
唐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2年6月9日
主办单位:唐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联系电话:0315-2823762
ICP备案:13009492号-1 网站标识码:13020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