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同意公开:是
办理结果:A
建议字〔2022〕9号
对唐山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二次会议第161号建议的答复
徐建民代表:
您在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期间提出的“培育构建新平台,促进共商、共建、共享”已收悉,经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市委、市政府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坚持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级各部门认真落实国家、省、市惠企政策,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大力促进中小企业发展。截至5月底,全市中小微企业达到16.97万户。
一、畅通各类沟通渠道
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多样化沟通渠道。线上建立了“唐山企业大学”微信交流群、“政企服务直通信息化平台”等,企业与政府领导、企业与企业之间可随时交流沟通;线下通过市县两级领导包联帮扶、座谈会等向企业问计、问需、问效。在促进企业与科研院所、学术机构合作方面,2021年组织迁安、滦州、乐亭、玉田、滦南50余家企业负责人赴北京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中关村机器人产业创新中心开展对接交流,寻求技术解决方案、引入高端人才、探讨合作事宜,为企业与北京高端资源和研究机构搭建了交流平台、畅通了沟通渠道,为企业高质量发展寻找了新的路径。
二、突出企业家素质提升
一是开展国外高端培训。坚持把企业家素质提升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性、基础性工程,制定《唐山市企业家十年培训计划(2018—2027年)》,市财政每年安排资金专项用于企业家素质提升。2018、2019两年先后组织205名企业家分11批次分别赴德国、日本、美国、以色列进行培训学习,并建立了企业家德国、日本海外培训基地。组织5名企业家参加由德方资助的“中德中小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培训”,通过线上理论培训、参访德国企业、与德国企业开展互动交流等形式,进行对标学习。二是开展高端研修学习。自2018年,先后组织14名企业家参加了长江商学院EMBA等高端教育;组织143名中小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参加工信部中小企业领军人才培训班;组织32名企业经营管理者参加清华大学(河北)企业家工商管理高级研修班。三是开展国内短期培训。自2018年,组织373名企业家参加国内进清华大学、浙江大学名校(名企)短期培训。在庆祝建党100周年之际,组织60名青年企业家(创二代)赴遵义开展“重走长征路,学党史忆初心”主题学习教育活动,提升企业家爱党爱国意识和勇于担当社会责任精神。
三、促进产业集群式发展
针对我市各县(市、区)产业基础和特色产业发展现状,按照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施策、梯次推进的思路,推动县域特色产业向园区化、集群化、品牌化方向发展。编制了《唐山市特色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每年制定年度实施方案,多种举措推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聚集,实现协同发展、创新发展。促进特色产业提质升级。截止2021年底,我市已经培育玉田印刷包装机械、滦南钢锹、遵化食品等产业集群29个,实现营业收入4562亿元。
我们认为您提出的“培育构建新平台,促进共商、共建、共享”的建议很好,非常有针对性。下一步,我们将针对您提出的建议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搭建各类沟通平台
建立全市工业运行和项目投资包联工作机制,实现规上工业企业包联全覆盖。各级包联领导和专班深入到企业项目,主动靠前服务,助企纾困解难。组织广大工业企业入驻河北省《为企业服务平台》,全天候为企业提供不见面项目申报、政策咨询、产需对接等服务。认真做好“京津孵化,唐山产业化”,深入推进“百家科研院所进唐山”活动,全面持续深化与全国知名科研院所的产学研合作,促进创新链和产业链精准对接,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
二、持续提升企业家素质
贯彻落实《关于深入实施新时代“凤凰英才”计划加快建设高质量人才强市的意见》,加强领军型企业家和成长型企业家培育,组织开展企业家战略思维和创新能力提升培训班。组织中小企业高级经营管理者参加工信部中小企业领军人才培训班等专题培训,区分初、中、高三级,加强职业经理人培育。围绕数字化赋能、市场营销、工业设计、品牌建设、精益管理等主题,为广大中小企业开展 “百场万家”公益服务活动,提升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三、壮大产业集群规模
贯彻落实《唐山市特色产业发展“十四五”规划》,积极推动产业聚集发展,以提升产业集群发展质量、壮大产业集群数量规模、优化产业集群发展生态为发力点,加速推动县域特色产业提质升级,坚持做大做强一批、优化提升一批、培育发展一批县域特色产业集群。开展产业集群诊断评估活动,查找补足短板,明确发展路径,做大做强特色产业体量,提高特色产业市场竞争力和品牌价值,力争年内营业收入超50亿元的产业集群达到13个,特色产业集群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以上。
十分感谢您对我市中小企业发展的关注,我们将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推动我市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主办单位:唐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联系电话:0315-2823762
ICP备案:13009492号-1 网站标识码:130200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