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到:

对唐山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第148号建议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07-03 09:45     来源:唐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字体: 】     打印

 

  是否同意公开:是

办理结果:A

建议字202310

  

唐山市第十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四次会议148号建议的答复

    

尊敬的邱晓霞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加大扶持力度,促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我们工作的关注和支持。我局认真研究,现答复如下:

一、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情况

近年来,市工信局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培育发展壮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工作部署,把精准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作为加快转型发展、促进新旧动能转换、建设工业强市的重要抓手,建机制、强政策、优服务,推动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迈上新台阶。2022年,全年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14家,占全省(1803家)11.87%;累计达515家,占全省(3805家)的13.53%,均居全省第2位。2023年上半年,全市新增省级专精特新企业130家,占全省1111家)11.70%;累计达到645家,占全省(4916家)13.12%,居全省第2位

——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现新突破。2022年,全年新增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家,占全省(135家)14.81%,累计达58家,占全省(335家)的17.31%,均居全省第2位;2023年上半年,组织67家企业申报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占全省(515家)13%。

二、工作中,重点采取了以下工作措施

(一)强化政策支持。深入落实《推进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40条支持政策》,先后出台《唐山市支持中小企业走“专精特新”之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唐山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三年倍增行动计划》等政策措施,从营造法制环境、加大梯度培育、强化融资支持、浓厚社会氛围等方面给予全力支持,对获得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和省级“专精特新”称号的企业一次性给予100万元、20万元的奖励,2019年-2022年支持“专精特新”奖励项目407个、奖励资金达10860万元,充分调动起中小企业快走“专精特新”之路的积极性、创造性。今年,借市委、市政府重新修订《推进环渤海地区新型工业化基地建设支持政策》的契机,对创新型中小企业的贷款提出了政策支持,“按银行同期基准贷款利率的20%给予贴息,最长不超过3年,每家企业最高贴息不超过50万元”,实现了优质中小企业政策支持的全覆盖。

(二)推进融通发展。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推进大中型企业融通发展,开展2023年度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工作,通过龙头企业发布产业技术创新和配套需求,中小企业“揭榜”攻关,形成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合力,攻克一批产业技术难题,形成一批融通创新成果,2023年征集大企业需求11项。鼓励头部企业协同上下游企业同步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输物流、售后运维,提高配套集成能力和共生发展能力,机器人龙头企业百川集团成立了河北省首个机器人研发中心,与唐山高新区合作共**家火炬唐山机器人特色产业基地孵化中心,入驻企业230余家,年产值5亿元,带动就业2100人,先后培育高新技术企业51家、科技型中小企业85家。

(三)搭建服务平台。一是搭建诊断服务平台。依托12个省级“工业诊所”、70个市级“企业诊所”帮助企业把脉问诊,撬动中科院科技资源,累计帮助企业解决企业创新难题300余个。组织优秀服务机构筛选省级以上权威专家,组成精准培育专家团,开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面对面”服务活动,2022年以来培育辅导20余场,走访重点企业150多家,推动中小企业实现创新能力和管理素质双提升。二是搭建培训提升平台。落实《唐山市企业家十年培训规划纲要》,将“专精特新”企业家全部纳入培训范围,围绕政策解读、蝶变上市、数字化赋能、知识产权、精益管理等主题,采取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2022年以来组织实施“百场万家”公益服务活动15场,服务中小企业2200余家次,参加人员3300余人次。组织开展全市培育省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线上线下辅导培训活动3场,特邀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国家工信领军人才等知名专家解读政策、答疑解惑,全市工信系统及520多家企业1100余人次参加。三是搭建技术人才对接平台。按照《河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特派团工作制度》有关要求,对5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技术、人才需求进行调查摸底,明确技术需求、拟合作高校(院所)、专家团队,为中信重工开诚智能装备有限公司等50家企业精准匹配了专家团队。

(四)加强纳税服务。我市税务局坚持梳理“以纳税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秉持“多跑网路,少跑马路”的原则,积极引导、帮助纳税人按照全国人大颁布的法律、国务院以及财政部、税务总局出台的相关政策,开展个人所得税缴纳工作。

(五)金融助力发展。一是减费让利,给予专精特新企业专属利率优惠。指导辖内各银行机构均制定专属优惠政策,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实行“名单式”管理,开展“一对一”精准服务,并在信贷资源配置、贷款利率定价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二是完善担保体系,健全风险补偿机制,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主动加强与地方科技、工信等部门合作,创新性引入技术专家参与,对经技术专家组打分后达到一定分值的专精特新企业,将知识产权、股权质押纳入有效担保方式范围银行业金融机构可探索将专精特新企业的高管、研发等关键岗位人才信息作为授信评审要素,推进外部投贷联动。推动地方政府建立专精特新企业风险补偿机制,设立专项资金,采取贷款风险补偿的方式来分担信贷风险。三是增强对接意识,建立银企双方信任度。引导银行保险机构主动对接专精特新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等优质企业,有效满足掌握专精特新技术、参与“卡脖子”关键技术攻关的小微企业金融需求,通过深入了解企业,综合考量企业行业前景、经营发展状况、上下游合作等情况,积极给予资金支持,有效增加信用贷款额度。按照不同类企业实施分类管理,量身定做“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提供线上+线下、融资+撮合、表内+表外、商行+投行的综合化全方位服务。四是创新金融产品,提供个性化金融产品。督导银行保险机构丰富知识产权业务品种,开发适应型保险产品,满足融资增信、研发创新、安全生产等综合保障需求。推动银行机构联动科技主管部门、科技金融服务中介机构,全面分析、研判、评估企业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和潜在风险,针对性地开发适合专精特新企业特征的多样化金融产品,做好企业和银行的润滑剂,逐步扩大仓单、订单、应收账款、产业链融资以及股权质押贷款的规模,满足不同类型企业技术研发、成果转化、装备购置、产能扩张等融资需求。开展知识产权银企、保企对接活动,促成知识产权质押贷款12亿元,同比增长25%。

(六)支持企业发展。一是进一步扩大新兴产业投资。立足我市产业基础和发展潜力,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材料、新能源、新能源汽车、绿色环保等领域,打造增长新引擎。滚动实施战新产业百个项目攻坚,力争年内完成投资100亿元以上,以项目建设助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二是积极助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成长。一方面协助企业争取省级以上战新产业资金支持,推动企业项目建设更上新台阶。另一方面积极引导企业更新研发设备,加大研发资金投入,引进急需研发人才,加快推动企业技术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建设,提升企业研发平台水平,进一步加强企业在专项领域的壮大发展。三是加大信用培育力度。截至目前,全市省级专精特新企业645家、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62家,在与中大型企业或国企、央企合作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信用背书作用,助力中小企业发展壮大。

(七)推动人才发展。我市坚持全面实施人才强市战略,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凤凰英才计划,相继推出“凤凰英才”政策3.0、4.0。博士研究生给予生活补贴18万元或住房补贴30万元;硕士研究生入职企业给予生活补贴9万元或住房补贴10万元;双一流本科生入职企业给予3.6万元生活补贴;普通高校本科毕业生入职企业给予6000元租房补贴,各地另有叠加政策补贴。政府提供凤凰公寓租赁优惠,A类顶尖人才140-180平方米;B类国家级领军人才100-140平方米;C类省级领军人才80-100平方米;D类市级领军人才60-80平方米;E类高级人才(含普通本科高校毕业生)50平方米左右,保障面积内的租金,由承租人按照届时同区域同类型市场租金的50%缴纳。聚焦“新工业、大港口、高科技”三大支柱建设,在“独角兽”“瞪羚”“专精特新”、单项冠军、隐形冠军等企业中,每年遴选50家人才工作成效突出的,除享受相关人才政策外,每家给予最高50万元人才引进培养奖励;每年遴选5个先进技术创新团队和5个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产业带动力强的创业团队,每个团队给予最高100万元项目经费资助;按照引才数量,在非公经济和社会组织中每年确定50家引才优胜单位,最高奖励100万元。为符合条件的人才发放凤凰英才服务卡,博士、硕士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享受I类服务:配偶随迁、子女入学、医疗保健、户籍管理、出入境停居留、社会保险、住房保障、工商税务、金融、交通旅游、法律援助、公共文化等12项内容。新来唐“双一流”本科生和入职企业的普通本科生享受Ⅱ类卡服务:户籍管理、出入境停居留、社会保险、住房保障、工商税务、金融、交通旅游、法律援助等8项内容。唐山域内在校大学生(含职业院校)可申请Ⅲ类卡服务:公交半价和部分景点免费等福利。

下步针对您提出的针对“政府组织间多部门联动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平台,为企业在数字化提升、高新技术对接、知识产权保护、品牌建设、市场开拓等领域提供专业化服务”方面意见建议,我局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加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服务平台建设,促进我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唐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3年6月30

 


 
  • 主办单位:唐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 联系电话:0315-2823762

  • ICP备案:13009492号-1  网站标识码:1302000024  

  • 冀公网安备:13020302001310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