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同意公开:(是)
办理结果:(A)
建议字〔2024〕13号
唐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对唐山市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五次会议第24号建议的答复
吕庆杰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振兴唐山陶瓷产业重振北方瓷都的几点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
积极开展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2022年12月省生态环境厅和省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关于开展2021年全省清洁生产审核工作(第二批企业)的通知》,通知明确提出将陶瓷行业作为重点行业纳入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我市共有惠达卫浴股份有限公司等17家企业被纳入清洁生产审核企业名单,截至2023年12月底,共有唐山梦牌瓷业有限公司13家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
强化企业治理。一是强化源头控制。开展陶瓷企业燃煤窑炉和地坑生产替代,全市所有陶瓷企业均使用天然气、电等清洁能源,实施低VOCs原辅材料替代,并通过优化完善生产工艺和生产装备,减少用量,实现源头减排。鼓励企业使用无毒、低毒或
少害的色、釉料及其他添加剂,防范新污染物产生。二是严格过程管理。原料堆场等涉及粉状物料的全部进入封闭料棚,棚内物料运输系统全封闭,厂内物料运输采用封闭的皮带通廊或管状带式输送机输送,所有落料位置设置集气装置并配套除尘设施。高标准建设洗车平台,规范运输车辆出厂冲洗,实行车辆密封装卸,建立全厂无组织排放管控系统,严控无组织排放。三是强化末端治理。严格废气治理,干磨、制粉、配料、打磨、修坯等产尘工序全部在封闭工作间进行,配备除尘设施。鼓励将产生的 VOCs废气收集并引至烧成段燃烧,大幅降低气态污染物产生量。规范废水治理,按照环评及排污许可相关要求,配套建设、稳定运行完善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确保污水妥善处理。
帮扶绩效升级。一是调整管控标准。对全市66家非全流程、污染较小的陶瓷企业在应急减排清单中划入其他行业管理,非建成区企业不予管控,最大限度保证企业正常生产。二是落实绩效分级。对全流程陶瓷企业科学开展环保绩效分级,从企业装备水平、污染治理技术、排放限值、无组织排放管理水平、监测监控水平、环境管理水平、能效水平、运输方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评价,评定引领性企业,塑树行业标杆,在重污染天气应急响应期间自主减排,为企业生产经营提供积极支持。三是常态化开展帮扶。扎实开展环保服务“两进三送”,建立“创B争A促引领”重点企业清单台账,实地开展一对一帮扶,帮助企业对照引领性标准逐条找差距、荐措施,指导制定“一厂一策”,定期了解企业环保方面诉求,及时协调解决。目前,我市引领性陶瓷企业达17家。
做好一般工业固体废物环境监管。我市积极开展一般工业固废排查整治,加强台账管理,对全市陶瓷生产企业一般工业固废产生、贮存、利用处置情况开展全面核算与统计,推动、提倡陶瓷行业污泥回用生产。我市将持续提升一般工业固废管理水平,规范一般工业固废全过程管理;提升一般工业固废利用处置能力,最大限度实现固体废物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
加强生态环境执法帮扶力度。一是加大科技手段运用,环境执法人员主要依托“非现场”手段开展执法检查,自发人员带着问题线索入企检查,最大限度减少对企业的打扰。二是严格落实入企审批制度,在“双随机、一公开”、信访舆情核查、问题整改等特定情况下,并经执法主要负责人同意后,执法人员方可入企检查。三是落实免罚要求,严格落实《河北省生态环境厅轻微违法行为免罚办法(试行)》。推行“轻微不罚、首次不罚、非恶意不罚”容错机制,营造良好守法导向。四是开展常态化执法帮扶,寓执法于服务之中,市县两级执法人员在现场检查过程中,主动宣讲法律法规,讲明违法后果,解读惠企政策,提供技术帮扶,帮助企业摸清、查透环境问题和隐患。
按照市人大2024年立法计划,着手编制《唐山市中国北方瓷都振兴促进条例(草案)》,写入环保、智能化、智能化相关内容,以法律手段为陶瓷产业振兴保驾护航。
二、技术创新与研发激励
先后以两办名义制发了《唐山市振兴陶瓷产业行动方案(2022-2025年)》(唐办〔2023〕3号)、《唐山市推进陶瓷产业振兴的若干政策措施》(唐办函〔2023〕9号),通过资金奖补、财政贴息等方式支持发明创新、技术引进,支持建设创新平台、产业研究院,支持争创科技型企业,支持数字转型、智能制造、工业设计等,保护知识产权,严厉打击假冒伪劣生产和侵权行为。
支持企业、高校等积极创建省市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提升陶瓷企业的研发能力。重点支持华北理工大学建设了“河北省无机非金属材料重点实验室”、惠达卫浴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卫生陶瓷技术创新中心”、唐山贺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省卫生陶瓷机械技术创新中心”、唐山博玉骨质瓷有限公司“唐山市艺术陶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省市科技创新平台,全面提升了我市陶瓷产业的科技研发水平。唐山控股发展集团出资建设的陶瓷产业应用技术研究院正式运营,成果转化项目河北惟新年产30吨ITO靶材落户丰南区北方瓷都,项目将于6月底前投产,达产后年可新增销售收入6亿元。正在积极推动唐山高压电瓷有限公司对接弗劳恩霍夫陶瓷技术和系统研究所和华北理工大学建设陶瓷研究院依托陶瓷类专业,联合相关陶瓷企业共建陶瓷产业学院,扩大陶瓷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模。根据市政协意见,拟将陶瓷产业学院在市区挂牌,初步拟定依托唐山学院建立陶瓷现代产业学院。已在唐山中国陶瓷博览中心和博玉文化创意产业园区建立大师工作室,为唐山陶瓷艺术大师们提供创作研发基地。
依据《政策措施》,对技术创新进行奖补。印发《唐山市陶瓷新产品认定管理办法(试行)》,鼓励和支持陶瓷上下游企业研发新产品,鼓励在日用陶瓷、艺术陶瓷、卫生陶瓷、特种陶瓷及陶瓷原材料、装备、花纸等产业链上下游生产配套领域,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新技术标准研制生产,和在原料选用、结构、工艺、设计、应用等方面有所改进突破,能显著提高产品性能或增强使用功能、扩宽应用领域创新。
三、质量控制、安全标准化、知识产权保护与市场准入监管
完善标准体系,坚持标准引领。严格执行《地理标志产品唐山骨质瓷器》地方标准,不断健全唐山骨质瓷标准体系,加快“唐山骨质瓷”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企业建设,实现可追可查可究。建立完善产品溯源体系,不断提升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质量和特色。围绕唐山骨质瓷质量安全和追溯管理,通过信息化平台追溯企业原料供应、产品生产、销售等各个环节的标准实施情况,全面建立以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为一体的质量保证体系。强化检测体系,坚持绿色优先。建立健全唐山骨质瓷地理标志产品检验检测机构,积极提升国家轻工业陶瓷质量监督检测唐山站、唐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唐山海关综合技术服务中心等唐山骨质瓷检验机构检验检测能力。建立“唐山骨质瓷诊所”和专家工作站,为行业质量管理提供技术支撑。
开展协同保护,与景德镇、淄博、郑州签订《知识产权行政保护协作书》,与廊坊市签署《唐廊跨区域知识产权全链条工作合作框架协议》,开展跨区域重点知识产权联合保护,提高重点知识产权核心竞争力,目前已互相移交问题线索24件。唐山市路北区等6个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与景德镇市昌江区等4个县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签署《跨区域知识产权执法维权保护合作协议》,以陶瓷产品为工作重点,探索构建涵盖两地专利、商标、地理标志等知识产权执法维权保护机制,加大对“唐山骨质瓷”地理标志产品的侵权打击力度,并建立完善两市陶瓷知识产权纠纷检验鉴定工作机制。
强化知识产权展会执法,在陶瓷博览会开展期间,设立知识产权维权服务工作站,对展会开展保护,加强巡查监管,排查风险隐患,同时以“企业维权,展会护航,侵权判定,协同保护”为主题印制发放宣传画册2000余份,向参展商家宣传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督促参展商家履行知识产权保护义务,不得销售、展出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的商品,引导知识产权权利人依法维权、科学维权、精准维权,进一步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营造良好知识产权保护氛围。
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护航陶瓷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强化日常监管与专项执法相结合,聚焦重点市场、重点领域、重点环节和重点产品开展专项行动,提高打击侵权假冒行为的效率和精准度。二是发挥知识产权保护联席会议作用,加强跨区域、跨部门协同保护,推动联合执法、联合惩戒。三是严格规范使用唐山骨质瓷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严厉打击滥用专用标志、假冒地标产品等违法行为。四是以全国商业秘密保护创新试点建设工作为重点,加大陶瓷领域商业秘密保护力度。五是加大国家级知识产权保护中心跑办力度,为陶瓷行业专利快速授权、快速保护提供支撑。
四、行业培训与技能提升
根据陶瓷产业需求,依托唐山市技师学院、唐山梦牌瓷业有限公司、唐山惠达陶瓷股份有限公司等职业院校和大型企业集团开展陶瓷产业技能人才培养培训,并给予一定的技能培训和等级认定补贴。近3年来累计培养培训陶瓷成型施釉工、陶瓷烧成工、陶瓷原料制备工等职业1万人次以上。
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设有陶瓷设计与工艺专业,围绕该专业积极对接与唐山陶瓷企业,开展校企合作,与唐山博玉文创产业园、唐山文旅红玫瑰陶瓷等企业共建42个校外实训基地,与亚洲时代陶瓷有限公司等企业开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与唐山梦牌瓷业等企业开展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华北理工大学开设了与陶瓷产业相关的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专业。下一步将依托我市高校,联合相关陶瓷企业共建陶瓷产业学院,扩大陶瓷类专业人才培养规模。
五、国际合作与贸易推广
积极承接国内国际重要展赛活动,导入国内国际优质设计资源服务唐山陶瓷产业转型升级。对已上市或者取得国际展览业协会(UFI)认证的国际知名会展企业在我市设立独立法人企业开展会展业务的,给予资金奖励。吸引国内外会展业积极组织唐山陶瓷展会,扩大会展的规模和国内外影响力。
支持企业在境外开展商标注册、进行品牌宣传、与国外著名品牌合作或者购买国外品牌,开展自有品牌出口或者联合品牌出口。鼓励企业争创中国出口名牌、省级著名商标企业,省、市政府质量奖等荣誉称号,提高唐山陶瓷自主品牌的影响力和美誉度。推进市场采购贸易试点建设,引导陶瓷企业以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出口。
加强RCEP、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等政策的宣传和培训,及时通过微信工作群、公告栏等方式宣传最新的政策信息,让企业可以及时享受到海关的政策红利。
六、文化传承与市场开发
深挖唐山陶瓷文化资源,以博物馆、图书馆、非遗工坊为重点,广泛开展展览展示、文化讲座和研学体验活动。据统计,全市各文物收藏单位共收藏陶器1210件(套)、瓷器 3293件(套);陶瓷类不可移动文物共4处。市图书馆藏有陶瓷主题图书703册,涵盖陶瓷人物、收藏鉴赏、瓷业发展、陶瓷艺术等内容,其中唐山地方文献32册,涵盖唐山陶瓷历史、往届陶瓷展会作品选等内容。2023年,组织唐山、醴陵、株洲三地博物馆开展了中国近代釉下五彩瓷器特展和三地陶瓷大师、专家、企业代表参加的陶瓷产业振兴研讨会,“乐‘瓷’不疲·爱阅时光”陶瓷主题图书展等活动。
鼓励企业在景区、街区、度假区嵌入式开拓陶瓷文化体验馆、博物馆、购物店、创意展厅、工作室等新场景,丰富“研学游玩”消费业态。指导博玉成功注册“唐山市开平区骨质瓷文化艺术博物馆”,新建了精品展厅,正在创建市级研学旅游示范基地。组织景区负责人赴红玫瑰和博玉展厅参观调研,推动景区和陶瓷企业合作。南湖·开滦旅游景区和培仁历史文化街设置了红玫瑰骨瓷购物店;河头老街设有唐山骨质瓷艺术文化长廊,摆放展品近5000件;唐山花海打造了陶瓷文化市集,为亚洲时代陶瓷设置了专门展馆。
支持陶瓷相关传统技艺申报非遗代表性项目及代表性传承人,2023年新评定陶瓷传统技艺相关非遗传承人3人,累计达到8人。积极对外宣推唐山陶瓷品牌,组织陶瓷企业参加省旅发大会、第二十四届陶博会、国际(武汉)文化旅游博览会、北京国际旅游博览会、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国内国际大型展会活动,充分展示唐山陶瓷文化底蕴,不断提升唐山陶瓷品牌影响力。
七、提升陶瓷工厂智能装备水平
支持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制造,鼓励企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数字孪生和自动化控制、工业机器人应用等技术,对实施“5G+工业互联网”应用、“机器换人”、等静压成型、高压注浆成型、自动修坯等智能化、自动化的项目,以及新认定的国家级、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试点示范工厂(项目)、优秀场景等进行奖补。
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现有电子陶瓷和陶瓷设备智能化为主,重点围绕斯罗米克智能化陶瓷装备衍生发展,建设智能化陶瓷机械设备、机器人、机械手等车间及柔性生产线,推动高新现代陶瓷片区建设,助力唐山陶瓷产业快速发展。
八、行业协作与信息共享
成联电子搭建的陶瓷产业链公共服务平台上线运行,目前入驻企业182家,促进了行业内部的合作与交流,提高了整体行业效率和应对市场变化的能力。已建立卫生陶瓷、日用陶瓷、特种陶瓷相关信息交流群,分享行业动态信息。组建由中国陶瓷工业协会、高校无机非金属材料行业专家、陶瓷艺术大师、工艺美术大师及市内陶瓷技术带头人等41名陶瓷专家组成的专家库,依托专家智库组织专题培训8场、项目路演5场、巡诊对接服务32家次,精准为企业赋智赋能。
九、应对突发事件的预案
健全突发环境应急预案体系。按照《企事业单位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备案管理办法》要求,指导各陶瓷企业完成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和备案工作。在日常执法过程中,督导企业开展好应急演练、隐患排查等工作,最大限度避免发生突发环境事件。
感谢您提出的宝贵建议,2023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提出振兴陶瓷产业的决策部署,市陶瓷办正在按照市委市政府安排部署扎实推进相关工作。真诚欢迎对振兴陶瓷产业相关工作继续提出好的意见和建议,并对工作落实情况进行监督。
唐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024年6月3日
主办单位:唐山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联系电话:0315-2823762
ICP备案:13009492号-1 网站标识码:1302000024